△学艺斋遗书(清邹汉勋)
阅邹叔绩《文集》,其《王制周尺解》、《三江彭蠡东陵考》、《九江考》、《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考》、《汝淮泗注江说》、《贰轸释》,皆足以自持其说。《宝庆疆里图说》,备言方志缋图之法,及旧图之病,极为精高,它文亦多有本之言。其家书有云,年三十有畸,尚未青一衿,则其入学甚迟。又有云榜发落解,四十年守经,不能寸进。考叔绩为咸丰辛亥举人,癸丑从江忠源死事,年当已五十许矣。遗书前刻楚人王运所为传,意求奇崛,而事迹全不分明,支离芜僿,亦多费解。此人盛窃时誉,唇吻激扬,好持长短,虽较赵之谦稍知读书,诗文亦较通顺,而大言诡行,轻险自炫,亦近日江湖佹客一辈中物也。日出冰消,终归朽腐,姑记吾言,以譣后来而已。
光绪己卯(一八七九)十二月初二日
△舒艺室随笔(清张文虎)
阅张啸山《舒艺室随笔》。卷一《经说》,自易至《尔雅》;卷二卷三《说文》,附《玉篇》数则;卷四《史记》;卷五《汉书》,多据明刻广东本及汪文盛本校日食晦朔月日之误;卷六《后汉书》本纪、《续汉书》、《律历总》、《逸周书》、《战国策》、《管子》、《韩非子》、《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庄子》、《文选》《乐府诗集》,而《管子》所校最多,余不过数条或一二条。其书实事求是,钩贯邃密,而《说文》为尤精,于近儒段桂钱严之说,多有所补正,卓然不刊者也。
光绪丙子(一八七六)闰五月初七日
阅张孟彪《舒艺室杂箸》甲编上下卷,皆说经及考据之文。孟彪精于律算,为专门之学。又少长吴淞盛时,多见故家藏书,校雠目录,尤所长也。乙编上下卷,多志传纪事之作,文不能工。其署浙江宁波府知府林钧家传,林曾为山阴县丞,后又署县事,贪竞巧滑,众所共知,而传极称其贤,谀墓之文,大率如是。至叙山阴林烈妇李氏事,误以为李烈妇,林氏且谓请旌及立祠墓,皆称林烈女,所以绝之于李,则大谬矣。墓碑祠额大书林烈妇,尔时余尝争之于邑绅,谓烈女为林童养之媳,未尝合卺成妇,而为林逼奸,不从以死,宜以李烈女请旌而绝之于林,诸绅不能用,余因为传及诗以志之,今皆存集中。此事本与官无涉,孟彪盖据钧家所作行述书之,而姓氏颠倒,可知钧之作吏,全无心肝矣。
光绪甲申(一八八四)七月初六日
△读书杂释(清徐)
阅徐彝舟()《读书杂释》,其闻见虽不甚殚洽,然实事求事,于经典名物诂训之牵互者,亦颇能钩析分明。如篷戚施一条,谓《说文》篷、粗竹席也,酋黾 {尔黾}、(即戚施正字,酋黾 本作灶。)詹诸也;(薛君韩诗章句,戚施、蟾蜍,喻丑恶也,蟾蜍即詹诸之俗。)此为弟一义。《国语》、篷不可使俯、威施不可使仰:韦注:篷偃人,戚施偻人;(毛传用国语。)此为弟二义。《尔雅》篷,口柔也,戚施,面柔也;(郑笺用之。)此为弟三义。言其展转相生之故,极为明皙。
光绪己卯(一八七九)十一月二十二日
△曲园杂纂(清俞樾)
阅《曲园杂纂》,每卷为一种。今日阅其《艮宦易说》、《达斋书说》、《达斋诗说》。曲园者,俞氏寓居吴门马医巷所筑之园,艮宦达斋,皆园中室名也。其说经解颐,仍是《平义》本色。
卷四十二《梵珠》,取佛经语为连珠一百八首,卷四十三《百空曲》,广尤西堂《驻云飞》、《十空曲》为百首,卷四十四《十二月花神议》,卷四十五《银瓶徵》,以岳忠武小女银瓶投井事不见《宋史》及《金陀粹编》、《忠武行实》,(亦岳珂撰)而周密《癸辛杂识》已载之,今杭之人乃强以张宪为之配,因为之考以徵其实。卷四十六《吴绛雪年谱》,卷四十七《五行占》,卷四十八《八卦叶子格》,卷四十九《隐书》,为辞百事,先隐后解,以《汉志》有《隐书》十八篇也。卷五十《老圆》,取蒋清容《四弦秋》曲意,演老将老妓而老僧为之说法,效王船山全书后附《龙舟会》衤集剧也。此九种为游艺之余,然《梵珠》词采斐然,《百空曲》亦清雅可诵,即《十二月花神议》事近游戏,而敷佐典雅,终非《檀儿丛书》等比也。
光绪王午(一八八二)九月初二日
卷四《达斋春秋论》,卷五《达斋丛说》,卷六《荀子诗说》,卷七《何邵公论语义》。其《春秋论》多取证史事,为成败之鉴,具有深意。《丛说》皆说经史,事为一篇,多出新义。其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说,以上九字作一句,读杀字读去声,与余《甲子日记》中旧说同。《荀子诗说》取《荀子》中引诗者释之。《何邵公论语义》取《公羊解诂》中引《论语》者次列之。皆足备一家之学。惟据《北堂书钞》引何休曰君子儒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名,是不知此本出何平叔《集解》引孔安国说,《书钞》以其出《集解》,遂作何晏曰,而钞本又误作何休曰,俞氏犹沿刘申甫误说而不知审正也。
九月初三日
阅《曲园杂著》卷二十七《改吴》,改吴虎臣《能改斋漫录》也。卷二十八《说项》,说项安世《项氏家说》也。卷二十九《正毛》,正毛居正《六经正误》也。卷三十《评袁》,评袁质甫《瓮牖闲评》也。考订多精确。
九月初四日
卷三十一《通李》,通李冶《敬斋古今黈》也。卷三十二《议郎》,议郎瑛《七修类藁》也。卷三十三《订胡》,订胡鸣玉《订讹杂录》也。卷三十四《日知录小笺》。项毛袁李郎胡诸家,学问皆不甚深,毛言小学,尤多疏舛,俞氏辟之,绰有余力。其于《日知录》谓体大物博,未能涉其藩篱,故自谦曰小笺,然所订正七十余条,亦多有依据。惟大原一条,引《史记》、《匈奴传》南逾句注攻太原下晋阳,以证《诗》之薄伐玁允、至于大原,当从朱子说为今太原阳曲县,则非也。无论周汉时事不同,宣王时晋穆侯方盛,慎固疆圉,玁允无由出入;且诗人方夸武功之伟,而薄伐仅至晋阳,何足云乎?夫薄伐者征之也,征必至其国,晋阳岂玁允之地乎?若谓猡允入侵,而驱之仅引晋竟,是以寇诒诸侯矣。顾氏以泾阳属安定地望准之,而知大原即原州平凉县,其说不可易也。又阅卷三十五《苓子》,分内性等十章,学《法言》、《太玄》,故为艰深之词。卷三十六《小繁露》,皆溯小事俗语之原,亦自典雅。
九月初五日
三十七《韵雅》,取《广韵》中不经见之语,以类编纂,略如《尔雅》之例,分释天释地释人释物四篇,极有裨于小学,惜未载音释,如有人更加以疏证,尤可传也。又如有人能取《集韵》中语,如《尔雅》篇目,编纂成文,为之疏证,则更足为六经资粮,非仅助小学矣。又阅卷三十八《小浮梅闲话》。小浮梅者,其曲园中临池小槛名,录其与配姚夫人闲话俗传小说真伪之事。卷三十九《续五九枝谭》,续尤西堂作也,而较有名理。卷四十《闽行日记》,卷四十一《吴中唱和诗》,皆不足观。
九月初六日
阅《曲园杂纂》,卷十七《读韩诗外传》,卷十八《读吴越春秋》,卷十九《读越绝书》,卷二十《读冠子》,卷二十一《读监铁论》,卷二十二《读潜夫论》,卷二十三《读论衡》,皆篇叶无多,每不过二三十条,而辨误析疑,多有据证。外传及《潜夫论》,亦兼举赵(怀玉校)、汪(继培)笺之失,俞氏熟于经子,精于诂训,固非诸家所及也。
九月初十日
阅《曲园杂纂》卷八,《士昏澧对席图》,卷九《乐记异文考》,卷十《生霸死霸考》,卷十一《春秋岁星考》,卷十二《卦气直日考》,卷十三《七十二候考》,卷十四《左传古本分年考》。其《士昏礼对席图》,谓以经注观之,夫妇对席对馔一一如绘,贾《疏》亦明白。而自敖继公后好为异说,今取张氏惠言《仪礼图》之夫妇同俎,郑氏珍《仪礼私笺图》之特俎纵设,而更┢夫之菹醢酱湆于少北,妇之菹醢酱涪于少南,以合经言俎设于豆东(注云菹醢之东。)设黍于酱东之文,而各为图说以明之。《乐记异文考》取《史记》、《乐书》及《汉书》、《礼乐志》、《荀子》、《乐论篇》、《家语》、《辨乐篇》、《说苑》、《修文篇》,考其文句之异。《生霸死霸考》以霸《说文》云月始生魄为字,《乡饮酒义》云月三日则成魄,《康诰》释文引马融注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魄,而《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三统术》以朔日为既死霸,次日为旁死霸,望日为载生霸,次日为既旁生霸,始以霸为月之无光处。于是孟康注《汉书》遂云月二日以往月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枚氏伪《古文尚书》、《武成篇》又造哉生明之文,以为月之三日,其说甚辩。《七十二候考》备载《夏小正》、《易纬通卦验》、《礼记月令篇》、《周书》、《时训篇》、《魏书》、《律历志》、《旧唐书》、《历志》所载李淳风《麟德历》、《开元大衍历》新旧二法,附王冰《素问注》,而终之以国朝时宪书。以七十二候入历,始于北魏,其候用易轨与《周书》不合,一行始改从《周书》,至今沿用之,而为注其同异,较近人钱唐罗氏(以智)《七十二候表》又加详焉。《左传古本分年考》,谓传文如惠公元妃孟子至隐公立而奉之,本连下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为文,卫庄公娶于齐至桓公立,乃老本连下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为文,自编次者必以某年建首于其前,所有文字皆截附上年之末,如此之类,方三十二条,皆为之订正,以存左氏之旧。
九月十五日
△俞楼杂纂(清俞樾)
阅俞荫甫《俞楼杂纂》,亦每卷为一种,共五十卷。俞楼者,其诂经精舍弟子为筑楼于孤山之麓,在六一泉之西,名白俞楼也。其第一卷为《易穷通变化论》,第二卷为《周易互体徵》,第三卷为《八卦方位说》,第四卷为《卦气补考》。余素不喜论易之变互反对卦气,尤不喜言方位。今日阅其卷五《诗名物证古》,取朱子集传中所释名物,证以旧说之异,不加辩论,而义自见。卷六《礼记郑读考》,以段茂堂氏撰《周礼郑读考》而不及《礼记》,故补为之。得此及胡墨庄氏《仪礼古今》、《文疏证》,而郑君三礼改读之义发明过半矣。以人事未及遍究而止。
光绪王午(一八八二)九月初七日
卷十三《论语郑义》,取郑君诗笺礼注中有及《论语》者诠次之,以存郑学。卷十四《续论语骈枝》,续刘端临氏作也。又阅卷三十九《广杨园近鉴》,广张氏之书而兼陈善恶,以为劝惩。卷四十《壶东漫录》,亦随笔劄记之属,曰壶东者,犹陆友仁杂志题研北也。卷四十一《百哀篇》,其己卯悼亡之作,为七绝一百首,曰百哀者,取元微之贫贱夫妻百事哀语也。卷四十三取国朝诸家记载新异之事,分义奇愚逸悲五事,事各五类,各系以序论,其意亦主风世,而奇零挂漏,太觉不伦,其名尤近于戏,然读之殊足感人。卷四十五《废医论》,分《本义》、《原医》、《医巫》、《脉虚》、《药虚》、《证古》、《去疾》七篇,具有名理,其《脉虚》、《药虚》二篇,析理尤精。
九月初八日
卷七《礼记异文笺》,取郑注所引异文,为之疏证,得此更足发明郑君礼学。惜徐氏养原《周礼故书考》尚未得见也。卷八《郑君驳正》、《三礼考》,其中亦颇纠郑失,盖俞氏不深信郑学也。此卷尚读之未竟。
九月初九日
阅《俞楼杂纂》卷九《九族考》,卷十《玉佩考》,卷十一《丧服私论》,卷十二《左传连珠》。其《九族考》谓当从《尚书》今文家说,合母族妻族数之,以古文家说上至高祖下至元孙之说为不然,而又分别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亦足自成一义,然不当合母妻言之,余别有论。其《丧服私论》,谓后世妇为舅姑之服,既加至斩衰三年,则妻父母之服,宜加至小功;外祖父母之服,宜如唐开元制加大功,使轻重略称。又谓妇为夫之祖父母,宜加期;为夫本生父母,亦宜服期。又谓为舅之妻,亦当如开元制服缌,皆本人情以为言也。然此等事要当别论之。
九月十一日
卷十五《论语古注择存》,卷十六《孟子古注择存》,皆辨何解赵注之优于侏注处,多折衷平允。卷十七《孟子高氏学》,以高诱《吕氏春秋序》自言尝正《孟子章句》,因取高氏《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注中涉孟子者略诠次之,以存高氏一家之学。卷十八《孟子缵义》内外篇,取我善养乎浩然之气等三节及养心莫善于寡欲一章为内篇,取仁者无敌及善战者服上刑一节、今天下之地一节、王如施仁政于民一节、今王发政施仁一节、尊贤使能一章为外篇,而畅其论说,使文义相贯,意似专为今之客气用事及慕效西器者而发,固有之言也。然持议有本,不堕矫激,亦足为中流一壶。
九月十三日
卷十九《四书辨疑》,辨元人陈天祥撰《四书辨疑》十五卷,专辨朱注之误,俞氏颇称其善,而举其说之未合者,复为之辨,仅十五条。其汤盘为盥器一条,昔人已言之。卷二十《群经剩义》,言初欲作《续群经平义》,以衰老不复能成,因举所得者刻之。
九月十四日
卷二十一《读文子》,卷二十二《读公孙龙子》,卷二十三《读山海经》,于《山海经》误文奥义,订正甚多,亦时举毕校之失。九月二十一日
阅《俞楼杂箸》中诸经说,其言大战于甘、乃召六卿,是战败而申儆之辞。《君奭》之召公不说,是召公以主少国疑,欲周公循殷家兄终弟及之制,说皆极高。乃者,难之辞也,既云大战于甘,而又加乃辞,则既战而召可知。其下只数不共命,则战败可知也。《吕氏春秋》、《先已篇》云,夏后伯启(各本误作夏后相,据高注及御览引改正。)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御请复之,夏后不可云云,可知古解本如是。《君奭正义》引郑王皆云周公既摄王政,不宜复列于臣职,夫曰不宜复为臣,是即欲其为君也,知郑君及王子所见皆同,必如此解,则篇中历数殷时代有重臣保义王家皆终臣节,所以释其疑者至矣。至曰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则其意更显也。此皆由熟绎经文而得,所以有功经学。
光绪甲申(一八八四)闰五月十七日
△宾萌内集(清俞樾)
阅《宾萌内集》凡五卷,分论篇说篇释篇议篇杂篇,其议论隽利而颇涉肤浅,又喜新巧,而偏驳者多,文笔亦太轻滑,故为时所诟病。然读书既富,时有特识。如《先论》、《滕文公论》、《秦始皇论》,下篇《马援论》、《邹元标论》、《明代争国本诸臣论》、《周书明丑说》、《左氏春秋传》、《以成败论人说》、《蜀汉非正统说》、《释盘古》、《释姜原》、《释公主》、《释佛寺》诸篇,皆言之有故,持之成理。而《明丑说》借古之象刑,为申明其义,尤有功于名教。以左氏之论成败,谓不欲穷天道之变,所以箸兴亡之理,绝祸乱之源,深得圣人微意,亦为有裨经学。《学校祀仓颉议》欲以沮诵史籀胡母敬程邈为四配,以司马相如史游李长扬雄班固贾鲂六人从祀,而不祀李斯;又以书法之羲献,韵学之周沈,破坏字体,变乱古音,为六之罪人,八体之巨蠹;亦折衷平允。虽今之所谓帖体者,非始于二王,今韵亦非周沈之旧,而力创新意,风俗靡然,为古今之一大变,实自四人始也。《考定文字议》谓经典之字,皆宜壹以许为的,一曰正字义,二曰正字体,悉罗列许书正《字》,辨俗体之误,尤学者所不可不读。自乾隆后通儒辈出,卢弓父等事校书,遂谓经典自有相承之字,不必专依《说文》,于是黄荛圃辈墨守宋版,至以骨董为经学,岂知字之宜正者先在于经,经文既讹,何论它事?宋椠俗误甚多,其结体多依法帖为之,即上而唐石经及《五经文字》,亦不免参以俗学。再上而蔡邕一字石经,专用隶体,已渐开碑帖临摹之习,取便流俗,岂三代竹简之所传,汉初缣素之所留耶?俞氏此议,实获我心矣。其《释左右》二字,谓左右对文取义,当相配。今左从工,右从口为不伦,工当是巨之省,巨所以为方,从巨即从方也。口是囗(读围)字非手。口字囗者圆象,从囗,即从圆也;A1执方又执圆,天地之道也,论甚名通。然方圆之方《说文》自有A1字,何不云左即从A1,而必从巨作省赌文以为迂曲乎?《外集》骈文四卷,皆其旧作。俞氏亦自谓鄙薄卑下,其气体浅俗,词意纤佻,诚近于吴园次一派,然终是读书人语。如《与友人谢不饮酒书答汪莲俯书报孙莲叔书》、《谢梦渔香南忆梦圆序》亦典雅清绮,足称佳构也。
光绪戊寅(一八七八)九月十四日
△儆季杂箸(清黄以周)
定海黄元同秀才(以周)《儆季杂箸》两册,本未成,多所涂改,中皆考据之作,实事求是,多前贤所未及。据其自叙,所箸有《周易十翼后录》、(辑历朝诸儒十翼旧注,并及各经注疏史文史注诸子文选,以发明圣传。)《经义通诂》、(采经典中诂训性理之语,分类纂之,凡二十四目,曰命,曰性,曰才,曰情,曰心,曰学,曰意,曰道,曰理,曰仁,曰礼,曰智,曰义,曰信,曰忠,口恕,曰静,曰敬,曰刚,曰中,曰权,曰诚,口圣,曰鬼神。)《经礼通诂》、(龋ō传所载典礼之类,仿五经异义例,广采诸说,以析其同异。)《读书小记》、(分九类:曰易说,曰书说,曰诗说,曰礼说,曰春秋说,曰论语说,曰孟子说,曰国语说,曰杂说。)《经句释》、(辑群经古注,考其句读之异同而增之。)《经词释》。(取王氏经传释词所列诸训,为之推广补正。)闻其书皆已成,洵一时之朴学矣。又闻其父薇香先生名式三,号儆居子,亦诸生。所箸有《易释》、《春秋释》、《尚书启蒙》、《论语后案》、《周季编略》、《儆居集经外绪》言,卒时年七十余,尚箸书不辍。儆季禀承家学,自己酉落解后,穷经十年,不应试。近寓湖上,肄业诂经精舍中,闻今年可得优贡,浙东经生,盖无与比。以并世二百里内之人,姓名泯然,无人乐道,可谓不求闻达者矣。此韩昌黎见殷侑《公羊注》而自谓非复人类者也。
同治丁卯(一八六七)八月初六日
阅黄元同《儆季杂著》,其补《史记》、《越世家》,辨王无强之见杀在楚怀王二十二年,为周赧王八年,非楚威王时。无强之败,仅失江淮南故吴地,其子压尚保郎邪,更传王尊王亲两世,始为楚考烈王所伐,失郎邪。而其族人尚据浙东故越地。直至秦始皇降越君,置会稽郡,其子孙始居东瓯及闽中,非无强败时已失会稽。皆考订细密,确有据依,言越事者所必采也。
同治己巳(一八六九)三月十五日
△读书杂识(清劳格)
阅劳季言《读书杂识》,共十二卷。季言名格,仁和诸生,入赀为训导,以同治甲子岁卒,年四十五,无子。此书其兄青主(检)及其友归安丁宝书所编刻者也。季言之父笙士,为臧在东氏弟子,尝校刻归安严修能(元照)《尔雅匡名》一书,箸有《唐折冲府考》,未成,季言续完之。其学尤熟于唐代典故,所手校者有《元和姓纂》、《大唐郊祀录》、《北堂书钞文苑英华》诸书,又钞得《大唐类要》,为曝书亭旧物。此书自卷一至卷六,皆杂校群籍,为之补正,一书或不过一二条;卷七亦杂缀,而附以《唐杭州刺史考》,卷八为《读全唐文札记》,卷九卷十为《宋人世系考》,卷十一十二亦杂考群书,颇乏伦次,盖编纂之失。其学博无涯,强识过人,勤于搜采,不愧行秘书矣。又《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三卷,仁和赵星甫(名钺,嘉庆辛未庶吉士,官泰州知州。)所创,季言足成之者。此外尚有《唐郎官石柱题名考》二十四卷,亦赵氏创稿而季言成之,已刊行,当与《唐折冲府考》并购之。
光绪辛巳(一八八一)十月二十七日
△{艹谖}园随笔(日本物茂卿)
得子培书,以日本物茂卿所著《{艹谖}园随笔》五卷送阅。其言颇平实近理,所论阴阳、理气、质性、教化、六经、佛老之恉,皆有特识。其言周官有{折石}蔟氏翦氏赤友氏蝈氏壶涿氏庭氏,后儒吴草庐辈皆疑其不经,非周公旧。不知此必古洪荒氏以此得民心者,子孙世守其业,以至周代,故周公存其官。观于伯益烈山泽,驱猛兽龙蛇,皆为当世大政,掌以大臣者何哉?大氏上古民极醇朴,智慧未开,百尔器械未作,以一倮虫而处乎角牙蹄翼狺狺相争之中,其所苦可知。当时有一智慧人,能祛民所疾苦,则群奉之弗替。善哉晦庵先生曰:《周礼》一书,皆从广大心中流出也。此段议论,颇为正大。其论学极取程朱,而力辟其同时人伊仁斋(藤)以宋儒为禅儒、以朱子为不仁之说。其论僧徒医卜之术,亦有名理。盖彼国之儒而能辩者也。言伊仁斋所著有《语孟字义童子问》、《大学辨》诸书,其驳天地开辟之说,及非鬼神非卜筮辨仁义,亦彼中之雄桀者。其《童子问》援荀子道经之言,而谓危微精一老氏之训也。又讥朱子以诚意正心之说告孝宗,而曰:庸暗之主,岂能受之,正所谓欲其入而闭之门;惟当如孟子说齐梁君可也。其言亦甚犀利。
光绪甲申(一八八四)九月二十四日
阅《{艹谖}园随笔》。其卷二论乐之为教一首,文极醇实,得教化之本。卷四论诗文,论乐律,论黍尺,论数,论占,论天学家,论五行,论天地生人,论中国夷狄,论祭祀,论三公燮理阴阳,皆有名理。其一条云:此方乐唯五调,乃隋世所传,汉之旧法所谓清、平、瑟、楚、侧也。清为双,瑟为黄钟,楚为越,侧为般涉,唯平名不易。而所谓黄钟调宫,即周汉黄钟;其谓之林钟者,缘琴法一字,必兼散实二声,故误耳。其一条云:《扶桑名贤传》载小河君雅尊经籍,嗜倭歌,尤好聚奇书。此方称倭,本非佳称,故本邦自以和代之。其一条云:文字皆华人言语,此方乃有和训颠倒之读,是配和语于华言者。而中华、此方语言本自不同,不可得而配,故此方学者不知字义,皆由此作累。又云:此方读字,有音,有和训;和训又与和歌语、俚语不同。盖以音读之,大觉高远艰深,远于人情;以和训读之,乃觉其平易近于人情,更换以俚语,愈益平易。同一字而其殊如此者,皆声响所使,如华人于其语,亦皆义由音响而殊也。此方学者误会圣贤之言,皆多此累。予近学华音,识彼方俗语,而后所见余转平易。又云:文章非他也,中华人语言也。中华语言与此方不同,先修有作为和训颠倒之读以通之者,是盖当时一切苟且之制,要非其至者。故和训所牵,字非其字,语理错适,句非其句。凡此诸条,皆足考彼国制度。为自来志日本者所不详。余见日本所刻书,行字之旁,皆有钩勒,或小注数目字。前日尝以询冈鹿门。鹿门笑曰:此敝邦之所以不免为东夷也。凡书须回环读之,其义方明。如《大学》在亲民,须先读民,后读亲,方读在;若如中国顺文读之,则不能解。譬言吃饭,先言饭,后言吃,方俗如此。今读茂卿书,乃知由语言不通,音声各别,故以和训颠倒读之,亦犹之翻译有三合还音诸法,此亦后之史志所宜详也。
九月二十五日
《{艹谖}园随笔》卷四云:近岁僧玄光博学涉古书,能属文,此方诸儒所不及。其《谵语》中论孟子弟子斋宿而后敢言,宿读作肃。《坤》、《文言》阴疑于阳必战,疑与拟通。《中孚》六三或鼓或罢,引《仪礼》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明夷》六四获心意,意与臆通。《诗》、《鄘风》:升彼虚矣,引《管子》注,虚,地名。彤弓燕飨之别,右与侑通。寿引《仪礼》注,以财货曰酬,《左传》昭元年酬币。(案毛传,右、劝也。寿、报也、是亦读右为侑,让寿为酬。)《大雅》、《大明》:造舟为梁,引《尔雅》注,比船为桥。(案正义已引孙炎尔雅注及杜预左传注。)《瞻》之章,懿厥哲妇,懿与噫通。及摘林希逸《庄子注》之误,皆凿凿有据。又言《论语》孟懿子问孝、樊迟御为侍御。引十三证讥朱子以一时之问对,为数日之论议;一坐之问辨,为行路之谈。祭于公不宿街肉,援《韩非子》及《汉书》,以宿为久留之义。其所训释,虽中国诸儒多已及之,而出于彼国缁流,实为难得。卷一又引玄光《溲勃》中载客有以佛法未来中国之前,人死或苏,而未尝梦见其所谓阎罗十王者。玄光答以譬之僻邑无医之地,愚朴之氓,食堇而死,不识其为毒,谓为偶然,及良医来,指示其孰为良,孰毒也,始识其为毒中;乃以祖考时未尝有谓良毒,而疑医之妄,岂理乎?此论茂卿虽以如巫之占梦驳之,然亦可谓能辩矣。
九月二十七日
△疑辨录(明周洪谟)
阅明周文安(洪谟)《疑辨录》,分上中下三卷,前有成化十六年自序,结衔称礼部右侍郎,盖其进呈之本。其序言官祭酒时为六堂诸生会讲而作。上卷为先儒训释有害经旨者二十四条;中卷为先儒训释有误经旨者五十五条,又与经旨不协者二十五条;下卷为发明先儒言外之意百又七条。于汉唐宋诸儒,皆肆意驳诘,于朱子亦无所回护,而攻汉儒尤烈。其中下卷多零星经义,一知半解,亦或有可取。其上卷辨春秋周正至十六叶,约六千言,深取蔡九周不改时月之说,而谓鲁史每年本先书冬十一月。孔子作《春秋》,每年截取前两月,而与春正月为首。其妄正与同时之吕泾野不谋而合。吴氏所谓行夏时之说至泾野而怪斯极者,盖尚未见此书也。
同治壬申(一八七二)正月二十一日△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
终日阅黄汝成《日至录集释》。其卷首叙录,言采辑至九十六家,又得阎氏若璩、杨氏宁、(字简在,江阴人。)沈氏彤、钱氏大昕四家校本,互相证核。书成后,又就正于武进李申耆、吴江吴山子、宝山毛生甫三君,亦可谓致慎致详矣。然畸零漏略,采择不当,间下己意,亦鲜所发明,非善本也。顾氏此书,自谓平生之志与业尽在其中,则其意自不在区区考订。世人谓其经济胜于经史,盖非虚言。而阮文达据《四库提要》所论,以为矫枉过中,未可为腐儒道,则予甘受腐儒之讥矣。尝谓此三十二卷中,直括得一部《文献通考》,而俱能自出于《通考》之外。后儒考古愈精,遂掎摭之,以为疏舛,岂知先生者哉。有能如翁氏之注《困学纪闻》,以注是书,诚儒林之鸿宝也。黄氏此释,以为高矢可耳。
同治癸亥(一八六三)十一月二十一日
△潜邱劄记(清阎若璩)
《潜邱劄记》中有《与戴唐器书》云十二圣人者,钱牧斋冯定远黄南雷吕晚村魏叔子汪苕文朱锡鬯顾梁汾顾宁人杜于皇程子上郑汝器;又增喻嘉言黄龙士为十四人(又云:谓之圣人者,乃唐人以萧统为圣人之圣,非周孔也。)中惟黄顾差无愧色,朱汪次之,魏杜又次之,钱吕不必论,冯与梁汾不过文士,余更无甚表见,乃知标榜之习,国初犹盛也。(顾亭林广师篇自言不如者,王寅旭杨雪臣张稷若傅青主李中孚路安卿吴志伊朱锡鬯王山史张力臣凡十人。山史力臣已鲜表见;安卿余初不知其名,后阅亭林集有赠路舍人泽溥诗。殆即其人;而雪臣究不知何人,俟再考。(按路泽溥为明故大学士路振飞子。杨雪臣名,武进人,著飞楼集一百二十卷,讲学东林书院,年七十余卒,亭林集中有寄杨高士一首。见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卷三。))
咸丰丙辰(一八五六)二月二十二日
阅阎百诗《潜邱劄记》凡六卷。卷一卷二,皆杂考,往往直录旧说,而无论辨。卷三为释地余论,卷四上为策跋等杂文,下为《丧服翼注》、《日知录补正》,卷五为书牍,卷六为杂体诗,而前冠以《玑玉衡赋》一首,末系以郑耕老《劝学文》及《跋》一通。后附其子咏《左汾近稿》。此本为百诗之孙学林所编,《四库书目》所谓杂糅无法者,然搜寻较备。百诗穷力于古,论辨精实,而识力未高,压于宋元俗儒之说。甚至以《诗序》为不必信,《尔雅》为不必读,故全谢山以陋儒目之。其所著书,自当以《四书释地》为最。故此书所论地理,亦多确,若以与并时之顾亭林量短长,则学识尚相去甚远。近时平定张穆并作顾阎二谱,盖不出为山西人之见而已。
同治戊辰(一八六八)十一月二十六日
阅《潜邱劄记》。百诗与戴唐器书,有曰十二圣人者:钱牧斋冯定远黄南雷吕晚村魏叔子汪苕文朱锡鬯顾梁汾顾宁人杜于皇程子上郑汝器,更增喻嘉言黄龙士,凡十四人,谓之圣人,犹唐人以萧统为圣人之圣。然其他文于苕文极口诋斥,尤痛辟其《古今五服考异》之谬,至两相诟詈,有同仇譬。于南雷亦有违言,条驳其《明夷待访录》之误,且谓其文章不及牧斋。而于牧斋,谓其诗胜于文。苕文诚浅狭多妄言,其考据固不足当百诗一,若南雷则非百诗所能敌也。钱唐冯山公亦力攻《古文尚书》者,尝著《淮南子洪保》,以与百诗同居淮安时所辨论,故曰淮南子,洪者大也。其名本不经,然其倾倒百诗,可谓至尽,而百诗亦力诋之。谓其所据在《家语》、《孔丛子》、《竹书纪》年及《鲁诗》《世学》、《世本》、《毛诗》古义,真谬种流传,不可救药。盖其矜己好骂,若同时毛西河李天生等,亦一时习气悚然也。
十一月二十七日
连日阅《潜邱劄记》。《七发》广陵观涛之为今扬州江都地,汪容甫之说甚确,无以易之。阎氏亦以曲江为钱塘江,同竹垞之说,已为非是。至云汉景帝时会稽郡省并入江都国,则大误矣。《汉志》、《会稽郡》下云,景帝四年属江都属扬州,属之云者,谓以会稽郡属于江都国,非剩─而并入江都国也。故下云属扬州,谓武帝时江都国己除,始分天下为十三州,置部刺史,以会稽郡属扬州,可得谓省并入扬州乎?且班氏于广陵国下云,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并得鄣郡而不得吴,所谓吴者,即楚汉之际项氏分会稽所立吴郡后至武帝始省者。(此用全氏祖望主王厚斋说,以汉功臣表灌婴传考之,当时有吴郡无疑也。刘原父及顾亭林何义门陈硕甫所说皆非。)然则江都国只兼二郡,吴郡尚不得,何论会稽?故刘贡父《刊误》谓会稽未尝属江都;金辅之《汉志分置郡国考》直以《志》景帝四年属江都七字为衍文。全谢山《地理志稽疑》改定此条,云原本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景帝四年,属江都属扬州,当云会稽郡故秦郡,楚汉之际属楚国,分置吴郡,高帝五年属汉,仍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四年复故,武帝时省吴郡属扬州。慈铭案,全氏此条亦有可商,故秦郡三字当仍旧作秦置,楚汉之际属楚,谓属项氏也,当去国字。仍属楚国四字,当作以属楚国,谓属韩信也。景帝四年复故六字无著,当省去。全氏盖据《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朱育之言,景帝四年吴王濞诛乃复为郡也。然上既概云属,则其为郡自如,故《汉书》、《外戚传》文帝尊母薄姬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是当濞时未尝剩─矣。
光绪乙亥(一八七五)十一月初三日
△群书疑辨(清万斯同)
阅万季野《群书疑辨》共十二卷。自一至三,皆考论经传,卷四杂论古今丧澧,卷五论周正及《春秋》、《孟子》,卷六为说及房室庙迁庙考,卷七为历代庙制考,卷八辨石鼓石经及古文隶书,卷九杂论字学书,卷十辨昆仑河源,十一十二杂论宋元明史传记。万氏兄弟之学,颇喜自出新意。充宗所箸《仪礼商》、《周官辨非》诸书,多立异说,而精悍自不可废。季野较为笃实,其经学尤深于礼,其史学尤详于明,所作《历代史表》,已成绝诣。此书得失,山阳汪文端一序已尽之。大抵以第四及十一十二十三卷最精,论《丧礼》一卷,酌古礼以正时俗凶礼之失,皆切实可行,不为迂论。论史两卷,具有卓识。惟深讥元之刘因,痛诋明之张居正,则尚考之未审。其论《礼》好违郑《注》,论《春秋》好辟《左传》,皆与充宗相似。至于极言《古文尚书》之真,而诋《盘庚》、《周诰》为不足存;力驳《毛诗》、《小序》之谬,而谓《二南》、《国风》皆未删定,则近于倡狂无忌惮矣。汪序谓其间有考之未详者,有勇于自信者,盖谓是也。
同治丙寅(一八六六)二月初一日
△古今释疑(清方中履著)
阅《古今释疑》,桐城方中履著。中履字素北,密之先生第三子,自号龙眠小愚,又号合山逸民,其书康熙中太平知府杨竹庵(霖)为之刊行,共十八卷,自经籍至算法衡度,凡分一百七十五目,目为一篇,辨论纵横,取材颇博。惟好诋訾先儒,深不满于郑《注》及许氏《说文》,至极詈《周礼》,以为不经。又贬《礼记》为非先圣之书,辩《左传》为非丘明作,则悍而肆矣。首有朱记云曾经御览,而《四库书》列之存目,《提要》谓中履传其家学,自非弇陋,而引书不载出处,近于策略,不及其父《通雅》之淹博,所论亦中其病。然本原通贯,自为可取,其乙决逞辩,亦密之家法也。所论人身脉理骨节方药及音韵反切皆甚详,大恉本于《通雅》之说。其论姓氏一篇,独为明皙。论日月交食及彗孛奔星雷电霜雪风雨之理,多取西人熊三拔所言,犹西说之近理者。(其谓彗孛奔星,皆地上暖气上薄阳光激射而成,则近日西人言彗孛皆可推者又不符矣。前年辛未西人谓次年壬申夏当有彗见,然至甲戌夏始见,已差两年,而世之愚儒,犹竺信之,哀哉。)
光绪丙子(一八七六)正月二十日
△援鹑堂笔记(清姚范)
阅桐城姚姜坞先生(范)《援鹑堂笔记》,自经史子集以至说部佛经,皆摘录其异文佚义,多所辨正。(援鹑者,杨子法言寡见篇春木之{艹屯}兮援我手之鹑兮,注{艹屯}犹盛也,鹑犹美也。)先生为姬传礼部之世父。桐城学派实开近世空疏之弊,而先生专力考订,精博远非姬传所及。极推服义门何氏及同时定宇惠氏,凡二家所校订经史,悉据其本录之,不更加论断。书共五十卷,乃其曾孙石甫臬使(莹)所辑,而邑人方植之(东树)为之校正。姚氏文义简涩,其书大半从平日所批注群籍中录出,往往不具首尾,亦多未定之语。石甫校刊不精,譌夺甚众。植之所附按语,虽亦时有精义,然屡诋近世诸儒之为汉学者,于惠氏亦讥其阿郑太过,每失之愚;至谓近日学者,痛诋唐陆孔而推臧琳,痛诋程朱而推戴震,为猖狂之尤。惟于吾乡卢氏文招,独无间言;于阮氏元虽有微辞,亦无过讦。其于三礼三传校订颇密,殊足为姚氏功臣也。(姜坞原名启竦,字南青,乾隆壬戌进士,官编修。)
同治壬戌(一八六二)三月二十日
阅姚姜坞编修(范)《援鹑堂笔记》。其第一卷至第四十三卷,皆校勘群籍,自经史诸子及《文选》、《楚辞》、《文心雕龙》、《韩昌黎集》、《王荆公诗集》王阮亭《古诗选》、《方望溪文集》,俱随条订正,或专录善本,或参存己见,掇拾丛残以成一书。姚氏之书,颇左袒宋儒,服膺方氏,然其说经,虽间亦驳郑注,攻唐疏,而深信近时何义门惠松压两家之说,故钩校谨严,犹不失章句家法。史子诸集,亦多考证文义,不务议论,尤留意于地理。其中《仪礼》一卷,《汉书》十卷、《文选》三卷为最善,所论诗文亦多当。姜坞于望溪为乡里私淑之人,因而论方氏多实事求是。论沈归愚《明诗别裁》,谓其书于有明诸公及本朝竹垞之流,绪言余论,皆上下采获,然徒资探讨,殊契悟。结习未忘,妄伺大乘,昧蜜味之中边,眩宝器之饭色,未得为得,未证为证。兹选亦仍云间秀水之遗意,而去取未当,负沧溟之瑰奇,笑鼠璞之未辨,徒标矜慎,漫詡赏音者矣。此段议论,尤契鄙怀。又痛诋吴修龄《围炉诗话》之谬妄,赵秋谷《声调谱谈龙录》之无足取,亦为知言。
第四十五至四十九共五卷,为杂识,为随笔劄记之属。首为《南丰年谱》,仅撮其大略而未详。次为诸贤生卒,尤寥杂不成书。余俱杂记散文佚事,多有可观。末为《梯愚轩脞简》,皆言释氏之学,间亦加考辨。此五卷虽无诠次,然足见其学之博综。(按此书书眉附记:王述庵言先生深通佛乘,为天津山长,数与书论《佛顶蒙钞》及《成唯识论》,往复数万言不已。《佛顶蒙钞》者,钱牧斋所注《楞严经》也)。上可希《困学纪闻》之《杂识》一门,次亦不失为明代焦《澹园笔录》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之类,在近时虽不敢《望养新录》、《龙城劄记》诸书,正可与梁氏《庭立纪闻》相为颉颃。第五十卷为续编,则皆其校订之遗,自《战国策》至《吴梅村集》,又附以杂文共若干条。
姜坞原名启涑,改名范,字南青,桐城人,乾隆王戌进士,在翰林未十年,告归不出。所著尚有《援鹑堂诗集》七卷文集六卷,其曾孙石甫廉使先合是书刻于闽中。后以笔记失于仇校,多有谬误,及官淮上,乃属其乡人方孝廉东树为之校勘整比,重有增益,盖皆从所评注书籍中搜辑而成。窃叹国朝儒林极盛,其著书满家,湮没不传者,何可胜道。而姜坞生无专书,数十年后,乃能掇单零,萧然成集,是赖有贤子孙力也。石甫名莹,嘉庆戊辰进士,以文章经济名。道光庚子辛丑间,官福建台湾道,御夷甚有劳。咸丰初,起广西按察使卒。著有《石甫文集》及《东槎纪略》等书,皆早行于世。东树字植之,曾游阮文达之门,颇究心经注,以淹洽称,而好与汉儒为难。著《汉学商》一书,多所弹驳,言伪而辨,一时汉学之焰,几为之熄。此书中附注甚多,虽亦有高实处,而往往借文攻击。于惠氏定宇,每讥其阿郑而愚。又好为简古语,而宋人语录措大气,时时流露。自言于此书用力甚勤,而前后矛盾,不相照覆之处甚多。文字亦多讹误。其中有云:先生评校文史,训辞简古,如汉唐人语,学者习读宋以后文从字顺轻滑便利之文,或不能句读,而特疑其结涩。又屡称姚江卢氏校书之精,是亦本心未昧者也。
姜坞与吾乡胡氏天游交最厚,然其论沈休文《宋书》云:约本无史才,书成永明之世,于沈攸之皆目之为逆,与鲁爽臧质同类。又《索虏传》连篇录拓跋诏文,于义何取?大约其书多仍何徐之旧,故一年即成,自造者少。如袁ダ等传,直钞记注,无所翦裁。又书人官阶,不遗微末,皆非史法。往时友人胡稚威不喜《南史》,而云沈约《宋书》极有意理。今寻之《宋书》,直无可取。稚威何尝细心竟读二史,因宋人称《南》、《北史》,故为偏袒之论耳。(以上姚氏语。)予谓休文书固不能无疵,其立《符瑞志》,尤可不必,然大致详密华瞻,本末粲然,非萧子显以下所可及,较之李氏《南史》,优绌自分。至目沈攸之等为逆,则当时立《袁粲传》,尚请之齐武帝,本朝忌讳所关,自不得不尔,况其他耶?胡先生博奥能文,并时无对,何至于此二书未曾竟读?姜坞史学,自《后汉书》以下皆未精究,故所记甚为简略,乃复轻诋交旧,殊病失言。其《杂识》第二卷,载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召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曰: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具来,张灯快读,相对嗟赏,至于达旦。四明余翰编文试礼闱,学士为余言熙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熙甫果得隽。方植之谓此未知所出;文长非能深解熙甫之文者,恐好事者为之未可信。予谓青藤文固未能成家,然自有才气,当时颇力欲与七子为难,固非无识者,植之何以知其未能深解耶?此事自为乡邦文献佳话,惜亦未知出于何书,当询之博览者。
同治癸亥(一八六三)正月十七日
再阅《援鹑堂笔记》,方植之附注最可取者,其论宋椠不尽善及颜监《汉书注》非其本书,及明南雍刊刻诸史本末共三条,皆极详尽,读书者不可不知。
正月十九日